□王建秋
  據《中國青年報》報道,最近,在眉山市丹棱縣,“挑刺工”3個字火了起來。這是丹棱縣紀委的新招,他們選聘了40人,到全縣各個政府部門服務窗口新竹售屋、項目工程等領域暗訪打分,紀委則將結果彙總核實後,進行通報。
  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固態硬碟堅戰和持久戰,“挑刺工”對幹部作風建設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。然而,有限的“挑刺”是否能督促政府工作人員從根本上改變作風,猶未可知。
  儘管如此,“挑刺工”還是給我們帶來啟示。首先要明確,“挑刺”的目的是什麼?“刺”由誰來挑?讓幹部把優質、周到、親民的服務內化為習慣做法記憶體,自覺收斂身上的“刺”,這才是“挑刺”的最終目的。群眾“挑刺”有著特有的功效,能做到大範圍監督,既高效又節約行政成本。有很多“刺”扎向的是群眾,群眾感受得最真實,所以要暢通渠道,讓群眾將這種“疼痛”反映到相關部門,及時加以解決,為群眾敷上“止痛藥”,同時將這些作風中的“刺”逐漸拔除,形成作風建設“良性循環”。
  (原標題:用好群眾這些“抗癌食物挑刺工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08axld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